顯示具有 2008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2008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

HW2: Augmented Virtuality and Augmented Reality in Urban Space




虛擬擴增、真實擴增


1、圖1是 MIT(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的學生 李佳勳所設計的「情人杯」;透過「情人杯」的感應呈現了另一伴真實的存在。如果以「存在」而論;這設計算是 Augmeted Reality(真實擴增),因為杯子、感應顯現、情人、動作(飲水時、拿杯子時)這些都是Reality (真實)存在的。但杯子呈現的感應;卻只是個符號,而使用杯子的人聰明而自然地把這杯子呈現的感應轉化成為感受,杯子的感應呈現=虛擬另一邊在碰觸到杯子;所以;從這點來看;這設計是Augmented Virtuality (虛擬擴增)。但「情人杯」的設計及功能卻能符合以上二點論述,所以它應該是Mixed Reality 。

2、圖2是BBS線上聊天室、SKYPE 、MSN等通訊設備。這三者都是透過網路、軟體等等把真實存在的人與人之間的「聊天」擴增了「空間」,雖然這空間是虛擬的,但「聊天者」是存在的,所以它算是Augmeted Reality(真實擴增)。

3、圖3是教父(電影)改編的遊戲。若從電影存在的角度來看;這遊戲算是Augmeted Reality(真實擴增)。但若是從電影故事本身來看;電影故事是虛擬的,所以它算是Augmented Virtuality (虛擬擴增),而玩遊戲的人在玩遊戲本身來看,玩家變成「黑手黨老大或殺手」,因為玩家只是玩家(可能是學生、老師或其它人等等);但在遊戲中他們變成虛擬的「黑手黨或殺手」;所以從這點來看這遊戲的設計也算是Augmented Virtuality (虛擬擴增)。

2008年3月11日 星期二

HW1: Interaction in Urban Space 互動設計範例




互動設計範例
  若摒除「捷運站內的悠遊卡加值機」、「ATM提款機」、「西門町天橋的自動化感應式電梯」、「公園裡的自動化感應式照明」…等設備,在台北市;很難再找出更貼心或是更好的互動設計了。所謂貼心的、好的互動設計;應該具備:節省能源、人性化、融入環境、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等特質。而這幾天我所注意到的,我覺得也附合以上幾點。
1、公園裡的蹺蹺板
簡單的設備;卻有著增進人際間交流的功能。因為你不可能一個人使用它,必須有二個人以  上才能使用。
2、手動式紅綠燈控制鈕(交通號誌)
這種交通號誌的設備較容易在小巷與大馬路的交叉上看見,相較於大馬路,小巷的的行人(穿越馬路)較少,所以當行人需要時再按下按鈕,大約30秒後小巷的號誌會由紅燈變成可通行的綠燈。這種設計裝置非常貼心,同時也節省時間(大馬路人潮的時間)和資源,並且有著人際間交流互動的功能,因為馬路的二邊任一邊按下,也同時可以幫助另一邊的人穿過馬路。
3、感應式沖水便斗
最常見的設計;聰明且節省資源。
心得
如果以MASLOW的需求理論來檢視以上設計的話。應該都是只達到 安全需求階段。而好的互動設計應該是朝「歸屬、社會」等階段邁進。
(註MASLOW的需求理論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需求、社會階層需求、自我實現。)



2008年1月17日 星期四

Dooropen v 0.2 | sketches of metaphor for computing


Demo -


這是昨天發表的demo,影片裡有一些模擬使用的過程.(不過後面上傳到youtube後聲音有點不同步)

昨天期末請到雲林科技大學張登文教授來評看我們的idea後,有些收獲,也深深感到要對每天相處的框框打破的困難(或許昨天的衝擊後有一點點豁然的感覺,而且會覺得應該要把當初的想法盡量往外擴張,即便其實剛開始已經抓到框框了,不過就像德胤說的,在想像的時候已經先去思考後面要怎麼呈現而小小的偷懶),最近在讀steve jobs的傳記,他剛掘起的那個時代,電腦會發展成什麼樣子還沒有幾個人想像得到,而他眼光卻已經放在十幾二十年後,我們現在只是在使用著十幾二十年前的夢想生活.對於這個年代的我們,從小就有還算方便使用的電腦,一直到現在的密不可分,但也許就是因為這盲點,對於電腦的想像力減弱了..就如同電視一樣,有一個既定的形象存在了,雖然想要跳出去,卻不夠用力蹬.也許我們都要更瘋狂一點吧!既然jobs瘋狂了那個年代的電腦造就了今天,那我們是否也可以瘋狂另一個明天呢?

2008年1月8日 星期二

心動滑鼠

今年是鼠年,
全世界最多的"老鼠"應該算得上是滑鼠了...

但是,
滑鼠就只能是個指標器嗎?
請看看下面的簡介:
[心動滑鼠]

產品特點:
「心動滑鼠」是全球首創的先進光學式滑鼠,
與監測心跳的功能元件結合,

以關懷健康為產品概念。

採高科技的光感測器搭配精密的數位訊號處理,

兼具量測室內亮度與心跳監測功能,

可讓使用者於簡易的視窗介面下隨時了解並掌握自己的生理狀況。
 
‧滑鼠感測器:光學式
‧傳輸介面:支援USB 1.1
‧傳輸速率:3200 baud
‧解析度:400 dpi/800 dpi
‧速率:14 inches/sec
‧重量:103g
‧滑鼠傳輸線長:1500 mm
‧外觀規格:122L*62W*39H (mm)
‧按鍵:左右雙鍵,中央滾輪
‧操作環境:WINDOWS 98/2000/XP
‧光源亮度測試範圍:50~700 lux
‧心跳測試範圍:30~200 beat/min

接下來,
我們要想的是,
如何利用這隻滑鼠得到的數據,
反過來與"環境"或"使用者"互動?

Dooropen v 0.1 | sketches of metaphor for computing




>點選圖片可放大

Dooropen 簡介

Dooropen 。Door open,有天無絕人之路的意思。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必然為你打開一扇窗。如果現在的系統是用視窗(windows)作譬喻,那關了那扇窗,必然就打開了這扇門。

把檔案或程式單獨的個體譬喻成門,由打開資料夾變成打開門的一個動作,然後進入到裡面。有點像是任意門一樣,在虛擬的空間裡穿梭的實體意像。

Dooropen的概念很簡單 -

■ 首先透過搜尋的動作篩選出幾扇門(檔案或程式)




■ 左邊會出現過濾出來的清單,用線條對應到空間中的門。旁邊有拉霸可以上下捲動清單(如果太多檔案的話),用手指點選指定檔案後,那扇門就會移動到最前面。



■ 門是各自獨立在座台上,隨著浮現的是門牌。門牌標示了程式的類別圖示(ICON),也可以標明名稱版本日期等等資訊。



■ 你可以先敲敲門,用手背輕扣門板兩下,讓門可以快速的回應你些什麼,例如預覽內容。門板中間的嵌板會拉下,投影出預覽畫面。



■ 若是要開啟檔案或程式,輕點門把的部份不放,會跳出放大的門把,上面會指示你往右轉動門把,只要由左輕劃到右,門把轉動後把手放開門就會打開,飛進到程式或檔案中。這過程是流暢且動態自然的。





■ 若是檔案有加密保護,門把上會有鑰匙孔,若硬是要轉動門把會有喀喀的聲響,告訴你門鎖起來了。這時候你必須用手把門牌上的鑰匙拿起來移動到門把的位置放開,然後鑰匙會放大到眼前要你輸入密碼,若是輸入正確鑰匙就會將門打開並飛進去。



■ 若是要離開程式或關閉檔案,便等同於要離開這個空間並關上門,所以只要將手指放在畫面邊緣幾秒,門會滑出來,抓住門把的部位往左滑動(像是甩上門一樣),便可以離開程式並關上門(動態是邊退後邊關上門的)



發展中的想法 –

 若是不同類型的檔案或程式有不同樣式的門來代表是否會更直覺?例如照片檔案的門可以是相館的門、影片類型的是戲院的大門等等,甚至可以取決於不同的門作不同的互動(如自動門只要在前面指一下放著不動就會自己進入等等)。但是這對使用者是一種樂趣或是負擔還要慎重考慮,且分類目前還是架構在現有電腦的資料上,是否可能打散做一些比較生活化的應用還有很多可以討論的空間。

DEMO -

 計劃先以一小段影片來展示Dooropen系統的使用。

2007年12月18日 星期二

Sketches of Metaphor for Computer_M9411018

記得小叮噹的"神奇口袋"及"任意門"嗎?
有了Internet和Mobilphone,
Computing mechine的概念就像"神奇口袋",
而IE或FireFox之類的瀏覽器就好比是"任意門"(或稱為"時空門")。






在很多地方其實都抄襲了"任意門"的概念,
甚至包含了有名的線上遊戲-"魔獸世界"中的傳輸工具;
"神奇口袋"與"任意門"實際上呈現的樣子可能像以下的短片:

(再來看一段創意十足的"任意門"搞笑影片,"任意門"後的空間,又是如何搬到我們的眼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