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M9610303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M9610303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8年1月1日 星期二

日本動畫導演-今敏



今敏(こん さとし、1963年10月12日- ),日本動畫導演,漫畫家。出生於日本北海道釧路市,所執導的多部動畫作品在國際間獲獎無數。隸屬於日本動畫公司Madhouse,因此到目前(2007 年)為止的所有監督作品都是由Madhouse所製作。他的作品特徵在於個性鮮明貼近你我的人物、角色精神層面的探討描寫、夢境與現實之間的曖昧關係、… 等等。其兄今剛(こん つよし)是個日本知名流行樂壇吉他手。


簡歷

在他小學4年級到中學2年級的這段期間,因為父親的調 差而搬家到札幌生活。在札幌和漫畫家滝沢聖峰是同班同學,直到今日仍是私交甚篤的好朋友。高中就讀「北海道釧路湖陵高等學校」,畢業前決定要當一位原畫 師,因此在1982年高中畢業後立即進入「武藏野美術大學」的「視覺傳達設計系」求學。

1984年,他以大學生的身份向講談社的知名漫畫 雜誌「週刊Young Magazine」投稿個人漫畫作品『虜 -とりこ-』榮獲該雜誌新人賞「ちばてつや賞」第10回優秀新人賞。以此為契機,他在隔年(1985年)正式出道成為職業漫畫家。1987年大學畢業之 後,於1990年推出個人第一部漫畫單行本『海歸線』。

1990年,他負責劇場版『老人Z』的美術設計,算是第一次接觸的動畫製作。由於 知名漫畫家大友克洋在該動畫中身兼原作者、編劇、機械設計師這三項重要職務,這個工作也促成他和大友克洋的邂逅。因緣際會之下,1991年他把大友克洋所 執導的真人電影『World Apartment Horror』改編成漫畫版,為電影提升不少話題性。

之後,他便走上動畫製作之路,並且順利推出動畫導演的處女作『PERFECT BLUE』。接下來的劇場版『千年女優』更是因為與宮崎駿監督的『神隱少女』雙雙獲得2001年度第5回日本文化廳多媒體藝術祭(文化庁メディア芸術祭)的動畫大賞,而讓他從此一躍成名。
劇場版動畫

導演作品

* 1997年,PERFECT BLUE

初次執導處女作。本動畫也曾受邀在柏林影展放映。

* 2001年,千年女優

由好萊塢知名電影公司夢工廠取得全球總代理。

* 2003年,東京教父

雖然和『千年女優』同時獲得2003年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的第一次入圍,但都沒有擠進最終入圍。

* 2006年,盜夢偵探PAPRIKA
改編自小說家筒井康隆的同名作品,並獲選為2006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的影展競賽片之一。

其他作品
* 1991年,老人Z──美術設定、Layout
* 1992年,機動警察Patlabor 2 the Movie──Layout
* 1996年,Memories - 她的回憶(彼女の思い出)──腳本、美術設定、Layout

電視動畫導演作品
* 2004年,妄想代理人

初次執導的電視動畫作品,全13話。

OVA

* 1993年,JoJo的奇妙冒險 PART.3 Stardust Crusaders:Adventure12 《―DIO的世界 花京院 結界的死鬥―》

擔任『演出』職務的今敏和同事松尾衡第一次認識,而松尾衡就是後來『薔薇少女』的監督。

漫畫作品

* 虜 -とりこ-
* 海歸線
* World Apartment Horror
* セラフィム ~2億6661万3336の翼~(原案:押井守、未完、單行本未收錄)
* OPUS(未完、單行本未收錄)

2007年12月31日 星期一

sketches of metaphor for computer 進階想法02

譬喻細部說明圖:光碟燒錄機、隨身碟、檔案加鎖

1.光碟機燒錄機的譬喻是膠帶

  • 膠帶可以將檔案貼起來,貼在你想要的位置,也就是說“將檔案貼在光碟上”就是燒到光碟裡的意思。

2-1.隨身碟的譬喻是夾子


  • 也就是將檔案隨時夾取,夾的方式類似以前洗照片的時候,將照片夾起來晾乾的樣子,左邊有一個小標籤,也就是隨身碟的名稱。


2-2.留言版的隨身碟開啟方式


  • 隨身碟的開啟方式,為了配合我的電腦如同留言版,留言版上的東西(也就是檔案、資料),重點就是要隨時快速的抽取(也就是將檔案貼上或帶走)。
  • 於是我的留言版設計會在“桌面”上(也就是留言版的面板),直接出現插入的隨身碟,隨身碟的標籤就會出現在右方,並且可以直接用手在面板上直接拉出檔案來。
  • 把想要的檔案往下拉,就變成貼在“桌面”上(也就是留言版上),貼上去的瞬間會直接有磁鐵吸住。


3.鎖住的檔案

  • 很明顯,加鎖的檔案就是鑰匙圈,鑰匙圈的標籤就是檔名,既然都加鎖了也不能有翻頁功能了,圖上左方↑是鑰匙圈掛在留言版的樣子。


2007年12月25日 星期二

sketches of metaphor for computer 進階想法01

檔案開啟有3種模式
TYPE 1. 檔案模式:按下下方頁面折角,可以翻下一頁,按下磁鐵Button可以進入TYPE 2.。
TYPE 2. 瀏覽模式1:磁鐵Button可以旋轉來找尋想要的File,找到File可以放大進入TYPE 3. 。
TYPE 3. 瀏覽模式2:當前頁面放大可供瀏覽,左方瀏覽頁稍做縮小。

2007年12月18日 星期二

Sketches of Metaphor for Computer_M9610303


電腦像是便條紙留言版

我對電腦譬喻的構想:像是可貼標籤的留言版

一般人在生活中都會用到留言版之類的功能,有些還有磁鐵可吸、軟木材質可釘圖釘,有的甚至只是用膠帶粘上去,有些留言版會像是小白板、小黑板直接可用筆在上面留訊息。
把這種感覺用在電腦上有些還滿有趣的,例如:

1. 可以把電腦的檔案內容想像成便條紙,將內容的縮圖變成“可翻動”的便條紙,寫在上面,有些類似標籤功能來分類檔案。
2. 許多便條紙有的可以重疊,並且利用類似磁鐵、膠帶或圖釘的檔案按鈕(移動、開啟、群組)把紙條群組在板上。

3. 標籤貼上後可以作為日期、內容的分類,而且可以將內容縮圖(如文字、圖片、影片)顯示於紙條上。
4. 我們現在的桌面就會像是留言版一樣。
5. 很多櫃子冰箱也有類似功能,借用過來就是留言版像是一個箱子,按下某一個磁鐵(按鈕)後,箱子就可以打開。
6. 打開裡面就有許多便條紙(檔案)。

7. 建立便條紙的方式可以直接書寫在螢幕上,把它框起來就是一個便條紙了。
8. 可以利用觸控式螢幕書寫筆來加強互動功能,輸入上也可以使用手寫輸入

2007年11月20日 星期二

Everyware in Best Invention 2007歸納

人類在創造的面向,往往以人性需求為出發點。當中包括內在與外在的各種需求,我個人的觀點是用內在到外在的層面來看的,當中包括:個人→公眾→環境,由內而外三種面向。


我用冷暖色來架構之。

以下我個人的架構分析:

個人層面→

個人的內在需求屬於較為感性的需求,往往牽涉到許多較為抽象的特質,這種特質的變動比較大,於是我用比較暖色系的顏色─紅色,作為代表。個人特質牽涉的層面包括:個性、情感、嗜好、興趣...等等

公眾層面→

公眾層面的需求屬於較中性的,往往牽扯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難以界定感性與理性之間的概念,於是用較曖昧的顏色─紫色作為代表。公眾層面的特質以及類公眾特質的包括:

  1. 偏“個人感性面”紅紫色:愛情、親情、知己交友...等等。

  2. 偏“公眾中性面”的紫色:人際、社會、法律制度...等等。

  3. 偏“環境理性面”藍紫色:國家、文化、生活環境...等等。

環境層面→

環境層面的需求往往較為理性、功能性,少有情感面的訴求,多半是具象訴求。定義上給予冷色系的藍色,包括:生態、環保...等等。

────────────────────

個人

★偏向紅色與稍紫紅色的有:

iPhone、有情緒的服裝、發光枕頭、會讀字幕的眼鏡。這些是屬於個人層面的創造,往往偏向人類本身的偏好、嗜好來左右發展方向,產品的選擇也是會依個人的興趣喜好而有所不同。

公眾

★偏向稍紅紫色的有:

可捲曲顯示器、貼心機器人。這些雖然較趨近於個人,但是發展明顯從個人內在的情感開始跳脫,逐漸走向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偏向紫色的有:

水幕展示板。創造公眾環境的豐富性。追星追逐管理系統、超級手電筒。明顯屬於公眾社會制度下的需求,這是維持人類群體生活中制度與安全性的發展。

環境

★偏向紫藍色、藍色的有:

小汽車還要更小、打地基的細菌、新世代環保汽車。創造人類更好的生活環境與空間以及環保概念。



2007年11月6日 星期二

Microsoft Surfaceu 一個會運算的桌子

微軟推出新型平面電腦 

可多人同觸控下指令

美國電腦軟體巨擘微軟公司大力宣傳一款打破傳統的「咖啡桌電腦」,微軟預測這種新設計將在硬體市場搶占數十億美元的商機。

微軟執行長巴爾默在加州南部的產業研討會上,將這個新產品稱為「新類型平面電腦產品的第一款」。

微軟表示,這款稱為Surface的電腦建入桌面,擁有三十吋螢幕,可以辨識放在螢幕上的物體,採取觸控而非鍵盤或滑鼠。

微軟表示,不像標準的觸控式電腦,Surface允許一個以上的使用者同時拖曳游標或下指令,分工合作「就如同現實生活中一樣」。

專門研究微軟的DIRECTIONS ON MICROSOFT公司分析師羅索夫先體驗過這部新電腦。他說Surface的定價跟軟體適合商業用戶,價位在五千美元以上。

這項產品我認為應該算是目前最接近所謂“有意識器物”以及“當電腦消失不見”的雛型了吧!

試想:將這種技術延伸到每一張桌子,然後將對應此桌的物件延伸到每一個生活當中的器具

或許你到咖啡廳、速食店用餐時,把你的手機、手錶甚至是身上的任何東西項放到桌上,就可以在這張桌子處理你的文件,加上網路功能甚至能夠將觸角更加延伸。

如果再跳脫出桌子這樣的框架、Surface甚至能夠變成椅子、門、牆壁、櫥窗玻璃等等,我們現在桌上的那一台NB就會像是一台又笨又臭的機器了。

Microsoft Surface brings computing to the table

http://www.microsoft.com/surface/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