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metaphor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metaphor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8年1月17日 星期四

Dooropen v 0.2 | sketches of metaphor for computing


Demo -


這是昨天發表的demo,影片裡有一些模擬使用的過程.(不過後面上傳到youtube後聲音有點不同步)

昨天期末請到雲林科技大學張登文教授來評看我們的idea後,有些收獲,也深深感到要對每天相處的框框打破的困難(或許昨天的衝擊後有一點點豁然的感覺,而且會覺得應該要把當初的想法盡量往外擴張,即便其實剛開始已經抓到框框了,不過就像德胤說的,在想像的時候已經先去思考後面要怎麼呈現而小小的偷懶),最近在讀steve jobs的傳記,他剛掘起的那個時代,電腦會發展成什麼樣子還沒有幾個人想像得到,而他眼光卻已經放在十幾二十年後,我們現在只是在使用著十幾二十年前的夢想生活.對於這個年代的我們,從小就有還算方便使用的電腦,一直到現在的密不可分,但也許就是因為這盲點,對於電腦的想像力減弱了..就如同電視一樣,有一個既定的形象存在了,雖然想要跳出去,卻不夠用力蹬.也許我們都要更瘋狂一點吧!既然jobs瘋狂了那個年代的電腦造就了今天,那我們是否也可以瘋狂另一個明天呢?

2008年1月15日 星期二

Sketches of Metaphor for Computer No.2


由於之前所構想的「城堡」譬喻太難實作,加上人與電腦的互動仍局限於鍵盤與滑鼠的操作,因此我想了一個新的譬喻,命名為「Underwater」。

Underwater主要隱喻電腦環境位於水面下,在其中你會看(或聽)到各種水下常出現的物體,例如:各式各樣的水下生物、聲納、瓶中信... 等,各有不同的作用,稍後會提到。

Underwater的物件結構主要是以「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更小的魚... 最底層被吃的可能是文件或是圖片等」呈現,魚群在三維的水中游動,如果將電腦閒置,則看起來與魚缸沒有兩樣。

在接著介紹操作方式之前,先提一下這套譬喻所需具備的硬體:搭載垂直定向儀的觸控式螢幕。

在操作上,用手指頭觸碰魚的嘴巴可使魚將體內的魚(可能一條或多條)吐出來,再按一次可將吐出來的東西吃回去。(在現實生活中,魚真的會反覆吃自己吐出來的東西)。用手指按著魚的尾巴,則可以進行拖曳(現實生活中,抓魚通常都是抓魚尾巴的)。若用手按住魚的腮5秒,則魚會沉到水底,成缺氧昏迷狀態,此時如果要把魚救活,就按著魚的尾巴拖曳幾下(也就是搖一搖),這樣魚就會游回原位;反之,如果要徹底清除水底的魚們,則將手指頭割破,把血抹在魚身上,這樣就有像是鯊魚之類的魚來吃了。值得一提的是,「將手指頭割破」不是指真的在現實世界中將手指頭割破,而是用手觸碰水底的圖釘(或是尖銳的岩石)之類的圖案,讓手指流血。在一定的時間內(例如3秒),手指碰觸到的地方都會有血跡。

有時候,螢幕上的魚太多,前面的魚會擋住後面的魚,此時可以將螢幕傾斜,讓使用者能以俯視的角度觀看水下世界,由於螢幕搭載垂直定向儀,因此電腦能根據螢幕本身與地心引力的夾角,算出應該呈現的角度。 下方例子中,按 [→] 可播放、按 [←] 可暫停:



一般電腦遇到要傳達訊息給使用者的時候,通常會將訊息顯示於對話方塊中。而與其不同的是,Underwater會播放含有聲納效果的語音訊息,以此種方式傳達訊息給使用者。

當使用者有新郵件進來的時候,會聽到「撲通」一聲,然後看到螢幕右(或左)上方有一個透明玻璃瓶夾帶著氣泡掉下來,瓶中可看到一封信,如果不去理會,則瓶子會沉到水底;如果在瓶子下沉過程中用手指觸碰它的話,瓶子會破掉,然後其中的信會攤開到使用者眼前。

為了更讓使用者有在水中的感受,當使用者的手觸碰到螢幕時,螢幕會呈現漣漪的效果。

點圖片觀看範例

2008年1月8日 星期二

Dooropen v 0.1 | sketches of metaphor for computing




>點選圖片可放大

Dooropen 簡介

Dooropen 。Door open,有天無絕人之路的意思。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必然為你打開一扇窗。如果現在的系統是用視窗(windows)作譬喻,那關了那扇窗,必然就打開了這扇門。

把檔案或程式單獨的個體譬喻成門,由打開資料夾變成打開門的一個動作,然後進入到裡面。有點像是任意門一樣,在虛擬的空間裡穿梭的實體意像。

Dooropen的概念很簡單 -

■ 首先透過搜尋的動作篩選出幾扇門(檔案或程式)




■ 左邊會出現過濾出來的清單,用線條對應到空間中的門。旁邊有拉霸可以上下捲動清單(如果太多檔案的話),用手指點選指定檔案後,那扇門就會移動到最前面。



■ 門是各自獨立在座台上,隨著浮現的是門牌。門牌標示了程式的類別圖示(ICON),也可以標明名稱版本日期等等資訊。



■ 你可以先敲敲門,用手背輕扣門板兩下,讓門可以快速的回應你些什麼,例如預覽內容。門板中間的嵌板會拉下,投影出預覽畫面。



■ 若是要開啟檔案或程式,輕點門把的部份不放,會跳出放大的門把,上面會指示你往右轉動門把,只要由左輕劃到右,門把轉動後把手放開門就會打開,飛進到程式或檔案中。這過程是流暢且動態自然的。





■ 若是檔案有加密保護,門把上會有鑰匙孔,若硬是要轉動門把會有喀喀的聲響,告訴你門鎖起來了。這時候你必須用手把門牌上的鑰匙拿起來移動到門把的位置放開,然後鑰匙會放大到眼前要你輸入密碼,若是輸入正確鑰匙就會將門打開並飛進去。



■ 若是要離開程式或關閉檔案,便等同於要離開這個空間並關上門,所以只要將手指放在畫面邊緣幾秒,門會滑出來,抓住門把的部位往左滑動(像是甩上門一樣),便可以離開程式並關上門(動態是邊退後邊關上門的)



發展中的想法 –

 若是不同類型的檔案或程式有不同樣式的門來代表是否會更直覺?例如照片檔案的門可以是相館的門、影片類型的是戲院的大門等等,甚至可以取決於不同的門作不同的互動(如自動門只要在前面指一下放著不動就會自己進入等等)。但是這對使用者是一種樂趣或是負擔還要慎重考慮,且分類目前還是架構在現有電腦的資料上,是否可能打散做一些比較生活化的應用還有很多可以討論的空間。

DEMO -

 計劃先以一小段影片來展示Dooropen系統的使用。

2007年12月18日 星期二

Sketches of Metaphor for Computer_M9411018

記得小叮噹的"神奇口袋"及"任意門"嗎?
有了Internet和Mobilphone,
Computing mechine的概念就像"神奇口袋",
而IE或FireFox之類的瀏覽器就好比是"任意門"(或稱為"時空門")。






在很多地方其實都抄襲了"任意門"的概念,
甚至包含了有名的線上遊戲-"魔獸世界"中的傳輸工具;
"神奇口袋"與"任意門"實際上呈現的樣子可能像以下的短片:

(再來看一段創意十足的"任意門"搞笑影片,"任意門"後的空間,又是如何搬到我們的眼前呢?)





Metaphor for Computer

電腦對於我來說,就像是一個成長中的小孩

剛開始採購電腦時,一定會對於電腦的等級、配備有所執著,
一旦決定了,就如同受精之後的卵,開始發育,先天的體質就在母體內成長的過程中被決定。

接著,電腦拿回來,就開始加裝一些需要且強大的軟體,
使得電腦能夠幫我做的事情更多,
就如同小孩出生後,
要開始照顧食衣住行。


當然小孩越長越大,就如同軟體越灌越多,
有時候會發生當機跑掛掉的情況,
就如同小孩的作怪,
讓人又氣卻又得乖乖的安撫他,
像是得對電腦的錯誤加以排解,
因為如果繼續壞下去,
自己也不過好過到哪裡去,什麼事情都沒辦法做。
這點讓人又氣又愛的特徵跟小孩也很像。



不過電腦也有可愛的一面,
就如同小孩一樣,
熟悉了自己的操作習慣,
就會越跑越順,
如果小孩會知道什麼事情該做,
什麼不該做,
做了之後會遭受到懲罰之類的。


當然,電腦這個小孩的壽命會比正常小孩短。
因為網路的病毒就如同生活上的病痛,
但似乎電腦這個小孩受到的攻擊是每天每日,
即時給他保護,也可能會受到侵害。

但正常小孩可能吃個藥,
休息個幾天,就可痊癒,
但電腦這個小孩,
可能較難恢復痊癒康復,
最後要恢復正常的常用方法,
就是很殘忍的手段,
殺了他(重灌)。

一旦重灌之後,
之前培養跟自己很有默契的小孩,
又得重新培養朔造。

圖片來源:Discovery Channel<嬰兒成長系列>

http://medicine.jsinfo.net/xwzy/2006/271343.shtml

2007年12月11日 星期二

Sketches of Metaphor for Computer

  我認為電腦可以是一個王城,而作業系統是裡面的城堡,城堡內部的各單位是作業系統所內建的附加功能;而城堡外部的領土是使用者自由存放物件的空間,電腦儲存設備的容量越大,這個空間就越大,所存放的物件可以是有實際功用的檔案,也可以是裝飾品(例如:花草樹木等)。

  在實際使用上,使用者在開機後,便進入3D的場景中,以第一或第二人稱視點,扮演一位國王,管理整座王城。

以下提供一個概略的構想Flash:
(按「→」可以到下一頁、按「←」可回到上一頁,共4頁)

2007年12月4日 星期二

Sketches of Metaphor for Computer_M9610304

電腦給予我的感覺,經由深思,我認為對我最為重要的應該是電腦保存了我眾多的檔案,雖然處理檔案、製作檔案也是非常重要,但最最最讓我感到方便的是他能保存這些數位化的檔案。

想一想,電腦硬碟壞掉的那一瞬間,總是會讓人感覺像是世界末日來臨了一般,比震度6級的地震還來得Shock!因為可能流失的檔案就這麼無法回覆了 ─ 所以我決定從電腦保存資料這個方面做發想。

在做腦力激盪的時候,想到了檔案櫃、書籍、資料夾等等實體的物件,突然看見了身旁那個未丟棄的從大學宿舍搬回家用的大紙箱,才有了靈感!

我們的資料、檔案,總被我們收納在任何形式的櫃子或是箱子中,回歸到最原始的箱子,便可以容納我們所有的東西,不管是紙本亦或是衣服之類的都是。在接著又想到,東西若要分類,我們也會分別放置在不同的小收納箱裡面,所以若是以這個想法的話,是不是就會讓檔案塞入不同的箱子呢?一層一層,越細小的分類,所用的箱子越小。

所以我試著做了"盒中盒Box in Box"這樣的metaphor來看我們電腦中的檔案櫃,以下是Demo的flash,可以點選箱子來測試。

2007年11月21日 星期三

exercise: Sketches of metaphor for computer

1. Rethink the metaphor for computer
2. sketch your metaphor
Due date: 12/5
Suggested tags: EX04, metap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