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31日 星期三

MIT媒體實驗室創新的5把金鑰(轉載)



創新金鑰1: 逐步改進是創新的頭號勁敵
創新金鑰2: 愛與熱情遠比工作職責更能激發創新
創新金鑰3: 有差異, 有多元才能孕育創新
創新金鑰4: 樂於混亂與渾沌, 更容易創新
創新金鑰5: 創新的字典裡, 找不到<不可能>

2007年10月30日 星期二

Exercise 1: Things that think

1. Find an interesting topics in Ubi-com
2. Write an article about your topics
3. Present in class

(suggest tag:EX01, Things That Think, ubiquitous)

Mu-Chip幫助想像到落實

聰明行動族裡頭說到:「對認為普及運算是抽象概念的人士來說,等到他們吸入的空氣可能正監視著他們時,就會非常清楚地瞭解到,資訊及物質之間的傳統障礙已經改變了。」
造成這種震撼的技術,就是書中猜想的可感知物體「微粒感應器」或稱為「聰明微塵。」 但在發想聰明微塵如此震驚的功能及應用時,目前全球距離此發想最進的技術即是mu-chip。首先想瞭解mu-chip之前就不得不先瞭解RFID。


RFID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辨識系統)是利用無線電的識別系統,透過附著在人身上或物品上面的ID身分識別標籤(由IC晶片、天線與包材所構成)和讀取機進行通訊,以無線方式進行必要資訊之交換。換言之,也就是利用無線電波來傳送識別資料,以達到身份識別的目的。

RFID 分成兩部份,第一部份為卡片及標籤(Tag),其內主要包含收發天線、與記憶體IC。而第二部份為讀取器(Reader)部份,其內主要包含收發天線、收發模組及控制電路。Reader 平時發射電磁波,當Reader接近Tag時,Tag會將Reader 發射的電磁波能量儲存起來作為所需的電能而開始動作,將IC內的識別資料以無線電波的方式傳送給Reader 作確認及進一步的控制動作。




Mu-Chip

RFID晶片領先者日立公司RFID晶片Mu-Chip已經研發8年,目前是全球最小、最薄的產品,其厚度只有一般紙張的一半(長寬各約0.4mm, 厚度約0.06mm)。日立的mu-chip尺寸非常小,甚至可以嵌入到紙張中,晶片中的ROM可以儲存128位元加密號碼,這個晶片工作頻率為2.45GHz,產品已用在2005年日本愛知舉辦之萬國博覽會(2005 AICHI EXPO)RFID門票,台灣亦已使用非接觸式的智慧卡(如悠遊卡)即是RFID的應用。





Mu-chip內建天線與外接天線兩種包裝
1)μ-chip內建天線 : 感應距離非常短
2)μ-chip外接天線 : 接近便可感應


以被動式(Passive)RFID而言, 以下各頻段一般讀取距離如下
但若搭配大型的外接天線, 或是特別調整過的天線或tag, 讀取距離可以更遠.
(1)低頻(125/134.2Khz) 一般≦10cm
(2)高頻(13.56Mhz) 一般≦1m
(3)超高頻(860~960Mhz; 台灣開放922~928Mhz頻段) 一般≦5m

(4)微波(2.45Ghz) 以Hitachi μ-chip而言, 一般≦50cm

手機內建讀取器有助RFID應用普及
希望用μ Chip切入防偽打假、產品溯源、安全控管等應用,而不管想擴大哪個應用市場,讀取器能否普及將是關鍵,因為若缺乏讀取器,無論灑出了多少標籤都等於枉然,而讀取器若要普及,合理的價位則是必須。在此思維下,把RFID讀取器內建於手機是條可行之途。

一般消費者可用的RFID讀取器不太可能都接上固網連線,而必須採用無線方式連線,手機是目前最普遍也最可能被人每天貼身攜帶的無線裝置,而且可透過蜂巢網路隨時保持連線,以便即刻下載或上傳資訊,所以把RFID讀取器嵌入手機是很合理的一種操作模式。

內建RFID讀取器手機,可看到螢幕上顯示RFID功能選項(瑞薩台灣提供)

手機成功讀取到RFID訊息的顯示畫面(瑞薩台灣提供)


UbiquitousID
至於手機內建RFID讀取器的實際應用,日本涉谷街上已有UID(Ubiquitous ID)站點,民眾用手機讀取站點內的RFID資訊,即可獲得周遭區域的餐飲資訊及地圖,亦可透過手機網路連線取得店家最新的廣告促銷或活動訊息。另外,計程車上也可內建RFID,乘客上車後利用手機讀取車上的RFID資訊並用手機網路送出後,便可得知這位乘客在何時搭上哪台計程車,並全程利用GPS定位追蹤確保乘客安全。

Ubiquitous Networking Society
日本即時作業系統(TRON)之父坂村健,是RFID行動運算技術創造者,同時也是東京大學Ubiquitous Networking研究所所長,而據統計,TRON目前占全球微處理器作業系統約63%市場,已經成為數位家電的主流。而利用TRON將機器引入現實用途的概念,在本質上是情境識別(Context Awareness),結合RFID關鍵技術。感應讀取到架構下的ucode,透過網路傳給Ubiquitous ID中心,下載相應資訊與服務,對各式各樣狀況進行識別,並整合基礎設施,就可成為優質化無網不在社會(Ubiquitous Networking Society)。


參考資料:
http://tw.renesas.com/fmwk.jsp?cnt=company_info.jsp&fp=/company_info/
http://www.istc.itri.org.tw/research/rfid.htm
http://www.mu-chip.com.tw/
http://www.eedesign.com.tw/html2/PaperD.asp?cid=25&xmlid=49317
http://www.bnext.com.tw/FocusDay_42
http://www.bnext.com.tw/HomeFocus_1189785600
RFID創新展http://rfid.org.tw/content.php?sn=189

GPS-google earth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http://www.gps.gov/index.html

GPS完整且正式的名稱是NAVSTAR GPS(Navigation Signal Timing and Rang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300年前,航海者為了避免迷失方向,發明了三樣航海必備導航產品,包括:經緯儀、航海圖及羅盤(指南針)。經緯儀的功能在於給船隊引導方向,以此制定出航線,航海圖提供地理資訊,羅盤則是指引方向。過去所使用的經緯設備最多只是提供粗精度定位,一旦要提供更精確的定位模式,就必需要仰賴更先進的技術,也就是GPS導航及衛星定位技術。
目前GPS的應用
講到GPS,就得介紹一下GOODLE EARTH (http://earth.google.com/)關於這軟體大家應該耳熟能響,以下一篇報導足以發現Google earth 應用下GPS的影響力及趣味:



Google Earth搜索範圍︰從床到廁所
現實生活中,作為個人,你的家庭位址、人際往來,都有可能因為他人窺探隱私或商業上的需要,被敲進Google Earth的搜尋目錄,成為它的獵物……

娛樂篇︰
Google Earth的N種玩法 http://bbs.keyhole.com/ubb/ubbthreads.php/Cat/0(社群)http://www.panoramio.com/(展示您最愛的地點)
你玩過Google Earth嗎?如果玩過,那你知道它有多少種玩法?有人說互聯網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維度,而Google Earth也許就是最好的證明。

搜索範圍︰從床到廁所
去年6月Google Earth的推出,讓所有用戶都體驗到了那種震撼感覺,透過它你可以瀏覽全球範圍內任何一處地點的高清晰度衛星照片,甚至還可以從中找到自家屋頂。用戶只要在位址搜尋欄裡輸入美國、加拿大、英國的街道名,或者任何地方的經緯度數據,或者輸入“白宮”“尼亞加拉大瀑布”這樣的詞彙,所查找地方的衛星圖像都能夠迅速被放大,呈現下用戶面前。而整個過程之流暢,感覺就像身處好萊塢科幻電影的場景之中。

對于任何一個指定地點,Google Earth都可以顯示出該區域的旅館、飯店、博物館甚至廁所的訊息,只要你輕輕在這個神奇的數字地球上點擊一下,所有這些訊息就都在你的輕鬆掌控之中。最近,Google Earth又新添了一項服務,利用它你甚至可以在旅遊到達站提前就訂好自己鐘愛的床鋪和早餐。正是由於Google Earth的強大魅力,成千上萬的人開始沈迷其中,成了淘寶一族。每周,都有Google Earth迷們聲稱又發現了某個新的奇觀。

比如有人在Google Earth上發現了一只熊,這迅速就成為Google Earth圈內的熱門話題,還有人在紐約的三個房頂上發現了大膽的求愛告白,也有人以專門收集Google Earth上發現的正在飛行的飛機圖片為樂。這些Google Earth玩家們形成了各種稀奇古怪的興趣小組,其增長速度之快、品種之多足以令人稱奇。

最讓這些Google Earth迷們津津樂道的一次尋寶經歷也許要算是古羅馬莊園的發現了。一位義大利程式員在用Google Earth查看自己居住的小鎮的衛星圖片時,注意到一個500多米長的乾涸河床,隨后他又在附近發現了一個反常的長方形陰影,這位程式員立刻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古代人類的建築遺跡。隨即他將自己的發現張貼在了博客上,並聯繫了當地的考古學家。考古學家們前往實地證實了他的發現,這片廢墟散落著不少陶瓷碎片,是一個古羅馬時期的莊園。

事實上,Google與美國探索頻道Discovery已經決定聯手提供全球著名歷史遺跡的視頻片斷。在接下來的幾周內,在Google Earth上的一些著名歷史遺跡上將出現特殊球形圖標。只要點擊這個圖標,就可鏈接到Discovery的伺服器,隨即就可以觀看到有關這個遺跡的視頻錄像。據悉,最先上線的將是美國的10個國家公園,稍后全球的文化名勝會陸續上線。

玩轉2006年世界杯
世界杯將于6月在德國舉行,全世界的球迷早已為此興奮不已,他們找到了一個發洩自己熱情的新途徑--Google Earth。在它的社區論壇裡,來自全世界的球迷不斷識別著Google Earth上分佈在全球各處足球場的衛星圖像。

截至4月21日,已經有超過4783個足球場被這些興奮的足球迷們識別了出來,每個被識別出的足球場都被球迷仔細標注,並附上該體育館的鏈接和基本訊息。現下,這已經成為了Google Earth上最受歡迎的網上觀景項目。

此外,美國“星期四樂隊”上月還首次利用Google Earth,發動全球樂迷一同參與一場網上網下的尋寶遊戲。樂迷可以循著Google Earth上的線索一點點找出該樂隊在全球巡演的所有地點。

與“星期四樂隊”類似,美國著名的計算機站點CNET也借著Google Earth的火爆舉辦了一場配對遊戲。參賽者被要求根據所給出的Google Earth上10個全球知名科技公司的衛星圖片找出每張圖片中的建築對應的是哪家公司,這些知名科技公司包括Ama-zon.com、蘋果電腦、思科公司、戴爾等等,當然也包括Google自己。這個遊戲一經推出就吸引了眾多參賽者,CNET的點擊率也因此不斷攀升。

商業篇︰效應非凡
最初Google Earth起步時,很多人都把它看作是面對普通消費者的酷玩意,然而現下很多企業卻發現Google Earth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

2006年3月初,一位以Google Earth尋寶為樂的玩家發現了一個祕密,在澳洲西部發現了蘋果公司iPod的超大廣告。這個超巨大的iPod,占地面積約80個美式足球場那么大。

原來,兩年前蘋果公司掌舵人史蒂夫喬伯斯在與澳洲出版業大亨克裡派克玩一場撲克遊戲時,贏到了一個面積超大的礦場。此后,這塊地就一直在祕密地進行著改裝,后來在這塊地上佈置了一幅巨大的iPod廣告。蘋果的這一舉動無意間開創了在Google Earth上做廣告的先河。

現下很多行業都在利用Google Earth。不久前,本特利系統公司在其設計軟體中加入了可以在Google Earth上直接發布建築工程2D與3D模型的功能。戴爾公司還利用它跟蹤客戶在亞洲的庫存情況。在旅遊領域,挪威第二大城市貝拉根最近與Google合作,推出清晰度達15分米的圖像,目的只有一個︰旅遊推展。

從建築業、旅遊業再到廣告業,都可以看到Google Earth的身影,而當大家還沒來得及好好消化掉時,Google又推出了“Google Moon(Google月球)”。不久前,“Google Mars(Google火星)”又悄然登場。

在Google的企業宣言中有這樣一句話,“整合全球訊息,讓其在全球範圍內都可以很容易地獲取和使用”。

在這一雄心勃勃目標的背后,是巨大的商業利益。透過為用戶免費提供高清晰度的衛星圖像服務,帶來印象深刻的震撼體驗,Google Earth已經迅速將全球訊息整合這個概念暗暗植入用戶心中,在將來全球任一個地點的狀況以及最新資訊,你都有可能從Google Earth的虛擬現實場景中搜集到,到那個時候,Google也許真正將成為虛擬帝國之王。(新華每日電訊)

安全篇︰
人人都能當“間諜”的時代?

Google Earth的服務功能確實非常強大,但自推出以後卻備受爭議,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分析師列尼德沙吉恩曾尖銳地指出︰“恐怖分子不需對襲擊目標進行偵察,因為已經有一家美國公司在替他們工作。”

最近,包括印度在內的許多國家都抗議稱,Google Earth讓這些國家的政府大樓、軍事設施以及一些敏感地點曝了光,很容易被恐怖分子利用。

新的危險分子?
自從Google Earth推出以來,由於其使用簡便且所提供的高清晰度衛星圖像完全免費,所以迅速走紅。

《印度時報》4月11日報道說,印度官方正在調查恐怖分子是否曾利用Google Earth所提供的衛星圖像服務,策劃了去年12月發生在班加羅爾印度科學院的一起爆炸案。從Google Earth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印度科學院內主要建築物的情況。此外,透過Google Earth還能清楚地看到印度浦那等地區多個機場上停放的多架蘇-30MKI戰鬥機。目前,印度方面已經表示準備對Google提起正式訴訟。

泰國、澳洲和俄羅斯等也都對Google提出了抱怨,並警告說一些敏感地點的衛星圖片可能會被恐怖分子所利用。

以色列享受“特別待遇”
在眾多國家中,似乎Google對以色列另眼相看。
以色列國家新聞網曾報道,原來Google Earth中有以色列眾多敏感設施的高清晰度衛星照片,以色列直接向Google提出抗議,還透過美國政府向Google施壓,從而最終迫使Google限制了這些照片的分辨率,以色列的圖像分辨率現已降低到2米。

互聯網時代新挑戰
到底Google Earth是否會影響到國家安全?法蘭西公司Fleximage2005年公佈了名為《Google Earth研究︰對國防與安全的影響以及如何利用》的報告。報告指出,在Google Earth上有些地點的圖像由於安全原因而被進行了特殊處理,比如模糊處理了美國副總統切尼的豪華官邸;白宮的屋頂圖像也進行了特殊處理等。

報告結論是,多國對Google Earth威脅國家安全的指控不會取得什麼結果,因為Google Earth提供這些圖像完全合法。 “Google Earth的這些數據都是來自公共管道,這些圖像都是商業產品。任何人都可以透過與供貨商接觸而獲得這些產品。因此,要想指責Google Earth公開了機密訊息很難。”但該報告最後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即在面對衛星圖像領域不斷加快科技步伐時,各國政府應該如何應對?

報告認為,“應對衛星圖像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偽裝,而且這也是可行的”。也許可以說,Google Earth是網路世界日益開放的最新例子,這也許正是互聯網日益強大和普及不可避免的副產品。

Scott Fisher - THE WEM PROJECT



  Scott Fisher在1983年提出虛擬實境以及頭罩式顯示器的概念,而THE WEM PROJECT這個計畫就是他在2001年將這個概念實做的結果,此計畫主要是利用無線網路,使機動的使用者在穿戴特殊的設備後能獲得環境的詳細資訊,其中最主要的目的是:提升使用者與環境互動的介面,各項環境資訊都能夠透過介面查詢。在過去的虛擬實境下,環境的真實性不高,但本計劃能提供真實的環境,並把資訊顯示在環境上,就好像真實的環境裡蘊含了各種不同的資訊一樣。




  這個系統目前還在實驗階段,主要在環境生態資訊上做較詳細的功能,下面的影片可以看出他們的實驗成果:

http://www.wem.sfc.keio.ac.jp/wem/RawMedia/WEMdemo.mpg

  在影片中,使用者穿戴笨重的裝備,在實驗環境內探索各項物體的資訊,但因為系統還未發展成熟,使用者仍有可能會不小心跌倒或者是撞到物體;雖然如此,但這項計畫已經開拓出新的一條路!


參考網站:

何謂酷鎮(CoolTown)

酷鎮不是一個真實的城鎮名,而是未來的影子。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你我未來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是每個人都無法想像的,在酷鎮的描述中, 路上的每部汽車,都會配備一部看不見的語音電腦,而螢幕就是擋風玻璃,孩童的手錶(圖一)可以下載適合的學習課程,老人的手錶則具有生命偵測與病歷發報功能,在酷鎮的規劃下,每個人、每件事都有自己的網頁,透過無線通訊的傳輸讓未來生活充滿驚奇。這樣的理想未來生活,就叫做「酷鎮」(CoolTown)。




〔圖一〕酷鎮錶-手錶也是電腦。(圖片提供∕惠普HP)


以下以惠普HP科技公司所製作的影集-“運用資訊科技打造未來生活影像的酷鎮”來介紹酷鎮的模樣。 首先介紹的,是上班族 - 泰瑞‧卡爾森,展示的是他的日常生活,駕車開往公司的途中,車上的電腦以語音播放電子郵件、擋風玻璃顯示訊息內容,車主也能以語音操控電腦(圖二)。





〔圖二〕酷鎮夢幻車。(圖片提供∕惠普HP)

在「酷鎮」中,這輛車的偵測系統會自動偵察車況,有故障發生時,馬上發出警訊通知駕駛人,並提出解決方式或指引到達最近的修車廠;當車子一開進修車廠,服務人員早已接到車上電腦通知,準備好車輛修理的文件,卡爾森只需在上面簽名即可,這時,計程車也已開到修車廠,準備接他到原來的目的地,這也是汽車智慧系統能為您做到的。

酷鎮所描述的科技是如此神奇,在酷鎮裡,每天、每個人、每件事都會有自己的網頁,透過無線通訊,便可讓科技新知發揮強大的功效,也許這些便利並非人人都迫切需求,不過救人危急於旦夕間卻是必要的。
有位酷鎮的居民-華斯特老太太,獨自一人在家中突然昏倒了,幸好她的手上戴了一個「酷鎮錶」,偵測到她的脈搏不穩、太微弱,立即透過無線通訊發出警訊通知醫護人員;醫護人員及時趕到後,以掌上型電腦透過酷錶叫出華老太太的資料網頁,其中得知她有心律不整的問題,再查看她的藥物過敏紀錄,就可以讓醫護人員即時對症下藥,在生死關前將老太太救活並甦醒過來了。
事實上,像酷鎮的技術早已存在,只是還需要基礎建設的建構與應用服務的運作,所以惠普運用科技模擬拍成的酷鎮生活,讓人更期望二十一世紀可以運用科技改善人類的生活!或許再過五到十年,社會大眾即可親自享受到酷鎮未來生活的實境。


相關資料連結:
http://www.cooltownstudios.com/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jan/8/today-i1.htm
http://www.open-mag.com/features/10_31feats/cooltown/cooltown.htm

Total Immersion - Augmented Reality

http://www.t-immersion.com/home.asp

Total Immersion 是一間以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的應用服務為核心的公司,在他們設計的方案中有許多成熟的商業應用。D'FUSION® 則是Total Immersion 所發展出來的一套結合專業廣播與擴增實境的軟體系統,即時互動是這套系統最大也是關鍵的特色。目前已經成功的應用於醫療影像、GIS、教育、軍事訓練、工程、建築設計、工業設計、教育、遊戲、傳播行銷、廣播電視 ... 等,以下有一些影片片段是關於這些應用的實際影片:

1.Avatar on a chair - 2002 and 2007
http://tw.youtube.com/watch?v=ZWu_qVGM4Fk

可以比較一下五年前比較概念的實驗到現在成熟的應用間的進展,運算效能的倍數成長支持了追縱分析的即時性能更好更順暢。

2.Face tracking:
http://tw.youtube.com/watch?v=i_bZNVmhJ2o

幾乎沒有delay的即時臉部追蹤,除了影片中這種有趣的應用外,可以想像未來會有很大的應用空間可以發揮。

3.Spot the ad - Recognition and tracking
http://tw.youtube.com/watch?v=Cg5E0GdwQ-Q

這應該是他們比較早期的實驗成果,目地在補捉書本或是DM的頁面範圍資訊。而這究竟有什麼用處呢?請下載以下檔案:http://www.axis3d.com.tw/upload/news/arMovie.zip

解壓縮後先看看
InteractivebrochureLQ.wmv
Interactivecat_LQ.wmv
Lego_LQ.avi
MagicCards_LQ.avi

其中有房車型錄的應用,透過WebCam(我想至少百萬畫素等級以上的規格對追蹤的敏銳度是有影響的)的補捉,將立體的車體和內裝完整個展示出來。同樣的Lego的玩具也是一樣的應用,不過更有趣的是,透過這種技術,想像以後到賣場去只要拿著商品外盒到旁邊設置好的裝置上把玩,不用拆封也能對產品有更全方位的了解,對消費者和廠商都是互利的。另外兩個範例可以應用在遊戲上面,日前PS3所推出的遊戲「審判之眼」(實機影片: http://www.gametrailers.com/player/usermovies/113197.html)就是很類似的應用。

還有更多的影片可以參考EmmanuelMFr 在youtube上面的影片,他隸屬於Total Immersion。
http://tw.youtube.com/user/EmmanuelMFr


相關資料連結:
http://www.t-immersion.com/home.asp
http://tw.youtube.com/user/EmmanuelMFr
http://www.axis3d.com.tw/content.php?cat=news&id=350
http://www.ren-yang.com/products3.aspx?id=P_00000268&cid=C_00000046


Alex(Sandy) Pentland 亞歷克斯‧潘特朗







  • 網站內的簡介

Alex Pentland是一個行動資訊系統的先驅者,開發國家的技術、顧客的健康、以及聰明的環境。其中在世界上最受到表揚的電腦科學,藝術國際的獎項,科學以及工程,他被Newsweek選作為100名美國人中,其中一個發展、引導這個世紀的人。

Pentland他專注於發展以人為中心的技術,還有大膽的將這技術的創造放進真實的世界中,他的成果帶給人們一個社會環境清楚的圖像,並且幫助公司們以及組織們獨立創造出他們自己更加人性化、有成效(多產的)。

他是幾十個公司的創立者,研究組織、學術組織,並且是現在的MIT發展與企業家的智庫機構列格坦中心(Legatum Center for Develop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的主任,也是MIT人類動力學研究企劃(Human
Dynamics
research program)的主任。

  • Smart Rooms聰明的房間

    In creating computer systems that can identify people and interpret their actions, researchers have come one step closer to building helpful home and work environments. 在創造可以識別人們以及全是他們的行為的電腦系統裡,研究者已經更靠近建造有幫助的家庭與工作環境一步了。

    by Alex P. Pentland


Pentland教授認為電腦必須有能力聽跟看得出我們在做些什麼才能夠真正的幫助我們。更進一步的是電腦有能力辨識我們是誰,或者別人是誰,甚至是隻狗都可以辨別,並且知道我們在想什麼。



Pentland教授在MIT的一個研究團隊,在發展一個有電腦系統能夠辨別臉部、表情、姿勢的家庭。而這項技術使我們能夠建構我們的環境,像是房屋、辦公室或是車子等等,我們稱這些地方為聰明房間,這些房間配置了許多攝影機與麥克風,並且傳達它們的記錄到附近的電腦網路。然後這些電腦可以判斷人類在這個聰明房間說了什麼,做了什麼。


主要的構想是因為聰明房間了解一些有關於在房裡的人的訊息,所以它們能夠很聰明的對他們做出反應。所以可以不用使用鍵盤等控制器來控制電腦系統。

以下是介紹Smart Rooms的網址,裡面除了有詳細的Smart Rooms資料,也有Smort Cloth的資料:http://www.anticipation.info/texte/pentland/0496pentland.html






  • 影片:Pfinder: Real-Time Tracking of the Human Body (來源:YouTube)
  • 說明:Pfinder即為在聰明房間裡用來偵測、追蹤人類行為的技術


  • 其他有關於Pentland教授的影片

    • 影片1:http://www.youtube.com/watch?v=PzTxtqY1ejg
      說 明: Alex Pentland 是一個可穿戴電腦的先驅者,健康系統、聰明的環境,以及已開發國家的技術。他是世界上其中一位最受到表揚的電腦科學家。
    • 影片2:http://www.youtube.com/watch?v=kte27pF_0tg
      說 明: Alex Pentland和智庫機構,使用MIT的電腦網路,正在嘗試於困難的三維世界市場,並且他們發現了好的技術去局部的投入。

行動互動 Mobile Interactive

當史考特費雪(Scott Fisher)2001年涉足「可穿戴的環境媒介」,可以說是「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的例子,是當前許多混合虛擬及實體世界的嘗試之一。就當前來說,當行動裝置漸漸的伴隨著我們每天,形影不離。自然成為費雪所談及的媒介物之一。當然在馬克.懷瑟(Mark Weiser)的理想世界裡,不要說從攜帶式的裝置演變到穿戴,他甚至認為不需依靠個人裝置,這些看不見,隨處都在運算的,必存在於每每地方的架構之中;即「無所不在的運算」(ubiquitous computing,縮寫成ubicomp)。他希望消失的是電腦,而不是真實世界。

話說回來,就目前行動裝置的應用來說,能夠探討到人為及自然世界的空間領域關係甚少,設計者往往需要花較長的時間來考量具含義約束(significant constraints)和環境性分心(environmental distractions) 操作情境,而非僅只縮小電腦桌布與網路應用。Giant Ant最近發表了Design Sketch: The Context of Mobile Interaction分別針對行動互動上的使用情境,條列這些可能同時重疊、發生範圍的脈絡出來。

為了要設計出好的行動互動,他們著重的設計圍繞在行動人的而非裝置本身,換句話說,不僅縮小網路裝置體驗,更創造出嶄新的傳達與互動平台,除了在任何時間、地點接合顧客外,同樣的需求結合在其他新的真實與虛擬體驗、這些日常構成的活動與情境。如同見到情境中的資訊可以覆蓋在真實的世界之上。


上圖來源 http://www.giantant.com/

在這份報告裡 經由兩位專家Jared Braiterman(傑瑞德哈佛史丹佛人類學博士 洞悉產品革新與商業策略目前協助senior executives, product groups, designers and engineers build new interactive products.)和 Wendy Owen(溫蒂顧客研究與策略超過10年經驗目前在Guru.com擔任使用者體驗的指導引導介面開發與使用者研究在網站上)所提供的研究資料,針對行動設計列舉出幾項啟發式的引導。


  1. 所有的行動互動都是使用者驅動
  2. 新的行動體驗依賴著使用者模式
  3. 減輕使用者負擔為至上
  4. 冷靜的科技為優
  5. 裝置是不間斷的
  6. 行動互動可以擴大超越裝置本身
  7. 行動互動常常的一小步造就使用者目標
  8. 點對點傳輸是最信賴行動市場的模式
  9. GPS近似這塊視野,行動通訊可以提供再定義網路社交與我們所居住的地方服務
  10. 行動電話將不在侷限裝置上的 功能處理

以上提到行動互動中,以高關聯性的設計為首要,乃高人格性質的行動裝置。內容與活動是人的渴望與需求 (比擬郵件,目前為止最成功的娛樂內容-影片、鈴聲、桌布、遊戲和即時通訊 );另外,新的視野注重在非詞語傳達,如震動、溫度、顯示光、虛擬存在的周遭環境指示、這些卻不間斷你的活動。在使用習慣上,單手操作外並強迫縮小至十個按鍵的輸入,如同網頁受限的導引選單,即便完成操作。當進一步整合語音與文字服務階段,我們可能更需要語言接收服務,如同傳統手機上的簡訊;而行動通訊也可以反應環境的感測和網路服務並透過點對點傳輸,避開隱私的問題。當行動通訊與普及運算結合,行動通訊可被當作不處理資訊的電腦終端(dumb terminal)來大規模的透過網路運算服務並成為聰明環境(smart environment)的搖控器和服務功能包括個人識別、皮包、票券、大門鑰匙、
催化劑個人展示

結論

跳脫出被迫的使用情境
人類約束: 同時間活動單手使用資訊負荷過量或只能選擇其一的使用目標
裝置約束
: 文字輸入小銀幕連線緩慢低電量

他們強調的重點在一個新的傳達與運算模式這些必須結合在顧客生活之中而不是中斷他們進行的活動

以接合顧客的脈絡情況下行動應用與行銷優於傳統模式在被當作一位有能力信賴的同伴真實地全天支援顧客這是可以想像的

關鍵字

從行動互動內容上可以針對幾項關鍵字來延伸認知包括點對點傳輸的同儕計算(Peer-to-Peer,P2P)P2P networked virtual environment (P2P NVE)Gnutella及無線感測器網路(Wireless Sensor Network)

Giant Ant 有提供此篇Design Sketch: The Context of Mobile Interaction的檔案 ( pdf format)下載



UbiComp: Becoming Superhuman

1. Introduction
any sufficiently advanced technology is indistinguishable from magic.
Much of recent technology strives to overcome the limits imposed on humans by physics. We can now communicate across continents nearly instantaneously, using a medium which we cannot directly sense ourselves. We can perform limited actuation at a distance, e,g. with TV remote controls…..
在此段中除了簡介什麼是UbiComp之外,其實也不斷在對閱讀者強調UbiComp的先進,也在未來時對於我們環境的改變,以及我們所需要接觸的事務,比方透過感知就可以傳達或者使用一些智慧型的小物件,想當然也會間接地去影響我們現階段對於物件的解讀(比方介面的3D化)。



2. Becoming Superhuman
we now discuss some superhuman powers and their relation to UbiComp….
透過遠距離的心靈學、感知、地點、預知,分別切入,用直接的接觸與間接的接觸的物件來相互去討論,也提出了無所不在的控制(ubiquitously control)這方面的說法,當然,使用這種媒材與技術的都是人類,所以在此,也提出了透過UbiComp給予人的方便性以及安全性。



3. Enabling technologies
we now look at enabling technologies for the superhuman abilities above….
在這裡所底提的,相對上敘幾段,是比較技術呈面的,比方可觸知的位元(tangible bits)或者如何給予遠距離的傳動…等,3D的位置定位,也在這裡有稍微的提到。



4. Conclusions
Ubiquitous Computing involv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distinguishable-from-magic,
Superhuman capabilities. One way….
結尾。也是在說明UbiComp在未來的運用以及便捷姓,比方遠距離出席會議,遠距離監控…等







其實在這篇文章中,雖然看完後會更加清楚UbiComp對於未來的影響,以及方便,但也相對的讓我覺得有些許的擔心,曾經有一位專家提出,現在每一個人身上總是要記住許多筆數字,身分證、信箱密碼、提款卡密碼…之類的。也或許人在一出世時,就要為自己記下這些數字與條碼以方便在這大環境下生存,雖然以後進步到使用UbiComp時,人們或許可以不用再去記憶自己身上的數字,就可以方便生活,但是觸動任何一個媒材使用者身上與身體物件的完整性,還適有保留傳統的必要。
比方如果以後開門只要指紋、聲音、眼模…等身體上都擁有的物件,就可以驅使系統開門,但是如果如果不小心受傷或者有其意外或迫切性,其實一把鑰釶簡單開門,就可以滿足基本的需要了,花這樣的成本與實質的便利性,我想還是有需要時間的檢視。

2007年10月28日 星期日

Ambient Intelligence - Media Lab, MIT

Quoting from the official site of this research group.

The goal of the Ambient Intelligence research group is to radically rethink the human-machine interactive experience. By designing interfaces that are more immersive, more intelligent, and more interactive we are changing the human-machine relationship and creating systems that are more responsive to people's needs and actions, and that become true "accessories" for expanding our minds.

Brief introductions about this research group and its projects can be found at
http://www.media.mit.edu/research/955

The group website is at
http://ambient.media.mit.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