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M9615070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M9615070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8年1月15日 星期二

Sketches of Metaphor for Computer No.2


由於之前所構想的「城堡」譬喻太難實作,加上人與電腦的互動仍局限於鍵盤與滑鼠的操作,因此我想了一個新的譬喻,命名為「Underwater」。

Underwater主要隱喻電腦環境位於水面下,在其中你會看(或聽)到各種水下常出現的物體,例如:各式各樣的水下生物、聲納、瓶中信... 等,各有不同的作用,稍後會提到。

Underwater的物件結構主要是以「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更小的魚... 最底層被吃的可能是文件或是圖片等」呈現,魚群在三維的水中游動,如果將電腦閒置,則看起來與魚缸沒有兩樣。

在接著介紹操作方式之前,先提一下這套譬喻所需具備的硬體:搭載垂直定向儀的觸控式螢幕。

在操作上,用手指頭觸碰魚的嘴巴可使魚將體內的魚(可能一條或多條)吐出來,再按一次可將吐出來的東西吃回去。(在現實生活中,魚真的會反覆吃自己吐出來的東西)。用手指按著魚的尾巴,則可以進行拖曳(現實生活中,抓魚通常都是抓魚尾巴的)。若用手按住魚的腮5秒,則魚會沉到水底,成缺氧昏迷狀態,此時如果要把魚救活,就按著魚的尾巴拖曳幾下(也就是搖一搖),這樣魚就會游回原位;反之,如果要徹底清除水底的魚們,則將手指頭割破,把血抹在魚身上,這樣就有像是鯊魚之類的魚來吃了。值得一提的是,「將手指頭割破」不是指真的在現實世界中將手指頭割破,而是用手觸碰水底的圖釘(或是尖銳的岩石)之類的圖案,讓手指流血。在一定的時間內(例如3秒),手指碰觸到的地方都會有血跡。

有時候,螢幕上的魚太多,前面的魚會擋住後面的魚,此時可以將螢幕傾斜,讓使用者能以俯視的角度觀看水下世界,由於螢幕搭載垂直定向儀,因此電腦能根據螢幕本身與地心引力的夾角,算出應該呈現的角度。 下方例子中,按 [→] 可播放、按 [←] 可暫停:



一般電腦遇到要傳達訊息給使用者的時候,通常會將訊息顯示於對話方塊中。而與其不同的是,Underwater會播放含有聲納效果的語音訊息,以此種方式傳達訊息給使用者。

當使用者有新郵件進來的時候,會聽到「撲通」一聲,然後看到螢幕右(或左)上方有一個透明玻璃瓶夾帶著氣泡掉下來,瓶中可看到一封信,如果不去理會,則瓶子會沉到水底;如果在瓶子下沉過程中用手指觸碰它的話,瓶子會破掉,然後其中的信會攤開到使用者眼前。

為了更讓使用者有在水中的感受,當使用者的手觸碰到螢幕時,螢幕會呈現漣漪的效果。

點圖片觀看範例

2007年12月11日 星期二

Sketches of Metaphor for Computer

  我認為電腦可以是一個王城,而作業系統是裡面的城堡,城堡內部的各單位是作業系統所內建的附加功能;而城堡外部的領土是使用者自由存放物件的空間,電腦儲存設備的容量越大,這個空間就越大,所存放的物件可以是有實際功用的檔案,也可以是裝飾品(例如:花草樹木等)。

  在實際使用上,使用者在開機後,便進入3D的場景中,以第一或第二人稱視點,扮演一位國王,管理整座王城。

以下提供一個概略的構想Flash:
(按「→」可以到下一頁、按「←」可回到上一頁,共4頁)

2007年11月6日 星期二

Toshiba Achieves Breakthrough in Flatbed 3-D Display

日本東芝公司在2005年4月發表了一個新的3D影像顯示技術,讓使用者能在平面顯示器上觀看立體的物件而不用配戴額外的眼鏡。這項新的技術在立體顯示器應用上,開創了一個新的領域,包括:電玩、數位學習、建築物與地形的模擬,甚至餐廳內的立體菜單等。

以一個例子來說明:




影片中,攝影機不斷改變視角,而顯示器能依照視角的不同,呈現對應的影像。像是黑色罐子在某些角度時,會擋住綠色罐子,在某些角度則否,如右圖所示。影片中右下方的罐子是實體,其餘物件是由顯示器所呈現。




日本東芝公司在2006年更推出了可互動的立體顯示器,顯示器內的3D物件可與顯示器外的實體物件互動。

以一個例子來說明:


影片中有三隻企鵝不斷移動且發射番茄,實體世界的人以透明的碗框住企鵝,如果企鵝發射的番茄碰觸到碗,則顯示器會忠實的將爆開來的番茄汁沾黏到碗的情形呈現出來。我們以另一個影片來觀察此情形:


在上週有同學展示了擴增實境的應用,其顯示器是一般的LCD螢幕,我想如果能將其改成此種顯示器,應該可以讓使用者能以更有脈絡的方式得到資訊。


參考資料與連結:

1. http://www.toshiba.co.jp/about/press/2005_04/pr1501.htm

2. http://www.watch.impress.co.jp/av/docs/20050415/toshiba.htm

3. http://www.toshiba.co.jp/rdc/recruit/technology/fukushima.htm